行業(yè)資訊
智慧防災·第四號——全國地質災害風險普查
第四號——全國地質災害風險普查
自然資源部
2024 年 5 月 8 日
自然資源部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重要論述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組織編制了《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規(guī)范》《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編圖規(guī)范》《地質災害風險調查評價成果信息化技術要求(試行)》《地質災害風險普查成果匯交和入庫管理辦法(試行)》等技術標準和管理文件,全面完成地災隱患調查評價、數據庫建設、圖件編制、成果匯交等任務。
一、地質災害隱患調查
對 18 萬余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的信息進行了更新,截至2023 年 12 月底,全國共登記在冊滑坡隱患點 13.2 萬處、崩塌隱患點 8.2 萬處、泥石流隱患點 3.3 萬處。
二、地質災害評估區(qū)劃
在充分利用我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調查與區(qū)劃工作已有成果基礎上,充分分析本輪地質災害風險普查數據,廣泛收集多源、多類型地質災害風險評價要素數據以及通過風險普查共享機制獲取的最新的人口和 GDP 等承災體數據,全面完成 1:100 萬的全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風險區(qū)劃和防治區(qū)劃工作,形成了系列區(qū)劃成果。其中,全國地質災害極高風風險區(qū)面積為 83.3 萬平方千米,中風險區(qū)面積為 92.5 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分別為 3.7%、8.7%和 9.6%。全國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qū)面積為 288 萬平方千米,次重點防治區(qū)面積為 372 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分別為 30%和 38.7%。
三、普查成果應用
遵循“邊普查、邊應用、邊見效”原則,將普查成果應用于群測群防、監(jiān)測預警、綜合治理、防治規(guī)劃等常態(tài)化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以及精細調查、風險雙控等“十四五”期間的地質災害防治重點任務;印發(fā)《自然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將地質災害和海洋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應用于國土空間規(guī)劃的通知》,充分發(fā)揮國土空間規(guī)劃的源頭治理、系統(tǒng)治理、綜合治理作用推動實現災害風險“源頭管控”。
說明:
1.本次普查不包含港澳臺地區(qū)。
2.本公報中的地圖均已通過審核批準,審圖號:GS 京(2024)0655 號。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網站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文章推薦
- 天然氣工程設計對資質方面有哪些要求?
- 燃氣熱力工程設計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 合肥發(fā)布最新空間規(guī)劃 明確3個核心功能定位
- 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國土空間總體規(guī)劃(2021—2035年)》的批復
- 新疆瑪納斯縣推進城市智慧水務建設,實現水務管理精細化、便捷化、智慧化管理
- 河南省濟源全力打造智慧供水,構建智慧化供水體系,保障城市供水“生命線”健康運行
- 甘肅省科技支撐高標準農田開啟“智慧模式”
- 中國石化首個智慧污水場優(yōu)化系統(tǒng)在揚子石化投運
- 廣州智慧排水平臺實現排水設施的實時監(jiān)控、智能化管理和全鏈條業(yè)務覆蓋
- 貴州正安通過智慧水務平臺,實時監(jiān)測水廠及管網運行情況